2025.10.16
绿小居
浏览量:

(图一)初入欧亚 授课场景

(图二)指导学生BIM大赛

(图三)学院内部BIM规划研讨会现场
时光印记十几年过去,2009 年 12 月 31 日那份欧亚录用通知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得像昨天刚落笔。2010 年 8 月 9 日踩着夏末的蝉鸣踏入校园,8 月 23 日揣着忐忑又期待的心走进学院报到,从那天起,我与人居环境学院的故事,便裹着朝露与灯火,慢慢铺展开来。我们彼此见证,从初遇时的懵懂试探,到如今的从容笃定,从默默耕耘的平凡,到并肩收获的闪耀。职业探索期:在不安分中寻找教育新可能。初入欧亚的那四年(2010-2014),是我在职业里 “找方向” 的日子。有过两年兼职教学和半年行业实践的底子,站稳讲台不算太难,但骨子里的 “不安分” 总在提醒我:不能只做象牙塔里的教书匠。我想把行业里的真东西搬进课堂,想让自己的课更鲜活,也想让自己多学些本事。幸好欧亚总愿意给老师搭平台,那些年,我往返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像海绵吸水般积累,一步步朝着心里 “理想的老师模样” 靠近。初入欧亚 授课场景指导学生BIM大赛。职业成长期:在挑战中书写成长答卷。2015 年,成了我职业路上最难忘的转折点。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浪潮袭来,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学院战略规划也在调整,将 “BIM” 列为未来五年三大发展方向之一。因前期参与 BIM 大赛指导工作,我意外成为 BIM 方向的负责人。BIM人才培养是首要任务。经过大量调研及论证,最终确定 “先组建 BIM 工作室小规模探索,再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的路径。可那时的我,自己对 BIM 还一知半解,却要在 5 月 6 日, 五一收假后第一天,给学生做 BIM 工作室的招新宣讲,还要规划后续带学生做真实项目、搞培训。如何围绕 BIM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产学合作、开展科研服务,成了我每天思考的核心问题。
学院内部BIM规划研讨会现场。五一假期的每一天,我都在焦虑里打转:师资不足、设备短缺、经验匮乏,巨大的压力让我萌生了退缩的念头,我找到领导细数当下的困难,希望能暂缓招新。可领导的话像一盏灯,一下子点醒了我:“行业 BIM 人才紧缺,我们必须马上行动!等你万事俱备,机会早就没了!” 这番话,既点醒了犹豫不决的我,也让我感受到了学校推动创新的决心。行业有需求,学校有支持,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从那天起,跑企业谈合作、熬夜学 BIM 技能、四处找项目,成了我的日常。由此拉开了我们人居环境学院BIM战略落地的征程,也开启了我个人的职业的关键成长期。BIM工作室成立之初BIM工作室第一届招新宣讲会现场。之后在学校的支持及团队努力下,BIM实训室、BIM工作室逐步落成,BIM课程体系纳入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BIM培训项目、BIM咨询项目、BIM科研项目得到行业认可,BIM方向毕业生就业层次、薪资节节攀升,用人单位对于BIM岗位的学生赞不绝口相互推荐。与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BIM中心负责人洽谈校企合作带着学生担任企业培训助教团队。2017年行业协会授予我校为“陕西省BIM信息化工作推进先进单位”,我本人也被评为“陕西省BIM信息化工作推进先进个人”,多次受邀请参加行业论坛BIM人才培养经验分享,BIM团队对外社会服务项目一个个成功交付.......数年后再回看2015年5月6日宣讲会上给学生的承诺,我和我们团队全部做到了,很感恩当年领导在我犹豫时的推一把。到今天每当行业或者其他院校提到欧亚学院,总会加一句:“我知道,你们学校的BIM做的很不错”。 这句话,是对学校鼎力支持的最好回应,是对信任团队、努力拼搏的学生的最好回馈,更是对 2015 年那个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的自己最好的肯定。
我校获得陕西省BIM发展“先进单位”颁奖现场受邀在BIM产教融合高分论坛进行BIM人才培养主题分享。职业转型期:在变革中坚守教育初心。近年来,建筑行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仅靠 BIM 技术已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基于此,我与团队在原有 BIM 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探索智能建造、智慧运维及智能设备等新领域,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转型。与 11 年前初次接触 BIM 时的忐忑、担忧不同,这一次,我心中满是不惧变化的坚定与 “一定能成” 的信念。这份底气,源于 15 年来在学校积累的经验,源于学校始终如一的支持,更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转型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我深知,唯有紧跟行业变革,才能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才能不辜负学校的信任与培养。此刻,我已在路上,带着初心与勇气,探索教育与技术融合的新可能。赴企业交流,共探实习就业与合作契机指导学生参加行业BIM大赛获奖。与欧亚同行,共赴下一个辉煌。2025 年,欧亚迎来 30 岁生日,我也与人居相伴了 15 年。回望这一路,从职场适应期的 “蹒跚学步”,到 BIM 领域的 “奋力奔跑”,再到如今的 “沉淀传承”,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的托举。未来的日子,我想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深耕,带着初心,陪着欧亚,一起走向下一个更辉煌的30年。
麻文娜:副教授BIM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理事,省级一流课程《建筑信息建模》负责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组专家,陕西省建筑业协会BIM专家库专家,西安市建筑业协会BIM专家,多次担任国家级、省市级BIM大赛评委。喜报 | 我校麻文娜老师荣获第八届产教融合课程说课比赛一等奖。头条 | 应用型课程联盟成立10周年课改云论坛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