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1
绿小居
浏览量:
(图一)领导致辞
(图二)嘉宾主题演讲
(图三)圆桌讨论
在当今数字化与全球化交织的时代,社会变革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每一个行业。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高校教育中融入项目管理思维,以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教育领域亟需探索的课题。2025年6 月6日,西安欧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师生以及西安多所高校及企业代表,有幸携手PMI(中国)协会,在校内成功举办“项目管理高校论坛暨CAPM认证发布会”,共同探讨大学生项目管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创新路径,开启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篇章。论坛在西安欧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方放副院长的主持中拉开帷幕领导致辞:西安欧亚学院王艳副校长在致辞中提出,通过项目管理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及未来人生。学校秉持“雇主导向,学生中心”的育人理念,将项目管理能力培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推动“证书获取”与“思维升级”结合,助力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PMI全球副总裁陈永涛先生也在致辞中分享了PMI在全球项目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与影响力。他提到,当前全球项目管理领域存在约 4000万的岗位缺口,其中中国的需求高达 1100 万,这一数字凸显了项目管理人才在市场中的稀缺性与重要性。此次与西安欧亚学院的合作,旨在构建一个校企协同育人、共同推动项目管理教育发展的范例。嘉宾主题演讲 以项目管理推进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PMI(中国)大客户总监金志维先生从全球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项目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他全面介绍了PMI的服务人群、核心业务及行业活动,PMI最新的《2025年全球项目管理人才缺口报告》从人才缺口数字上让我们看到了项目管理已成为未来职场的重要通用技能。金志维先生还基于研究报告强调,项目管理人才需具备适应能力、商业敏锐度和沟通能力三大核心竞争力。在人工智能崛起的背景下,项目管理将向更高层次的软技能需求发展。---“欧亚模式”的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实践探索
吴丽娟老师结合欧亚的实践探索,剖析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社会服务项目管理的创新路径。她强调,西安欧亚学院在教育理念更新与机制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深入践行“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校通过构建三级管理主体组织架构,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梳理现有项目流程,显著提升了市场拓展能力和项目交付能力。通过项目管理实践,学校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也为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真正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项目经济时代的领导力进化。白俊江先生结合实践经验与前沿理论,深入探讨项目经济浪潮下领导力的内涵变革与提升路径。他强调,领导者需着重培养适应性、情商、协作能力及结果导向思维。谈及组织发展,他提出打造韧性组织的理念,通过深入剖析领导力的能力素质模型,将领导力专家约翰・麦克斯韦尔提出的权利、认同、价值、培养、巅峰5个层次,创新性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个层次相对应,赋予领导力理论新的文化内涵。圆桌论坛:共筑项目管理教育新生态。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PMI全球副总裁陈永涛先生、飞书项目解决方案专家郭丹阳女士、AFP中国区总监白俊江先生、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睿教授,围绕“教育创新与校企合作如何助力大学生项目管理能力成长”展开深度对话。---破解人才供需错位:构建敏捷响应机制。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睿教授揭示了当前人才培养的核心矛盾:传统高校四年学制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平均两年即发生业务迭代的快速节奏,导致课程体系常滞后于产业前沿发展。对此,白俊江先生指出,PMI等专业机构基于全球调研输出的能力模型,为教育内容更新提供了权威指引。他倡导建立“高校-企业-专业组织”三方协同机制:PMI贡献认证体系与行业趋势洞察,企业提供真实项目需求与场景,高校据此动态优化课程模块,形成“需求输入-内容更新-实践检验”的闭环迭代模式。---以企业激励驱动学生能力提升。飞书项目解决方案专家郭丹阳女士援引了四大咨询公司对持有PMP认证员工的绩效激励案例,阐明企业对项目管理认证人才的价值认可机制,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提升相关能力的积极性。高校可顺势而为,将认证备考要求融入课程考核体系,强化“以认证驱动学习”的实效。
跨学科赋能:项目管理作为通用能力枢纽针对非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构建,郭丹阳女士提出项目管理思维具有“通用语言”属性。其核心方法论(如目标拆解、资源整合、风险预判)适用于理工、人文、艺术设计等多元学科。理工科学生可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优化科研项目管理;人文社科学生可借助干系人管理提升社会调研的精准度;艺术设计学生则可通过迭代思维实现创意构想与项目落地的平衡。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高校应推广“项目管理+X”的跨学科融合模式,这种交叉培养旨在训练学生在创新探索与结构化执行间灵活切换,塑造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生态人才”,显著增强其职场适应能力。---AI时代的能力重塑:聚焦高壁垒核心素养面对人工智能对基础流程性工作的替代趋势,嘉宾们强调学生应着力锻造三大关键能力:1.战略决策力: 运用商业洞察判断项目价值,可通过参与企业高层决策环节(如实习)来积累;2.人际协同力: 涵盖跨团队冲突调解、团队激励等高阶“情感智能”,可通过校园项目实践刻意训练;3. 工具元能力: 掌握AI工具的适用边界,并建立“多工具协同应用”的思维框架。CAPM 认证发布:大学生“零门槛”职业新起点PMI(中国)市场部经理陈紫菲女士围绕“项目管理及 PMI 认证”展开深度分享。企业选拔项目管理人才时聚焦专业知识匹配度、项目经验或知识背景、稳定性软技能三大核心指标。这三项指标构成企业评估应届生“能否快速上手、融入团队、应对变化”的核心逻辑。高校学生应以 CAPM 认证为起点,结合校内课程与实践(如西安欧亚学院项目管理课程),构建“理论认证+实战应用”的能力闭环,为职场发展筑牢根基。CAPM 认证作为“校园 - 职场”衔接桥梁,具有独特价值。它“零项目经验”报考要求的国际认可,使其更适合大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和理念,无论选择何种职业发展路径,处于哪个职业发展阶段,都能从中受益。本次“项目管理高校论坛暨CAPM认证发布会”为高校、企业与学生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推动了项目管理教育的普及与创新。西安欧亚学院与 PMI(中国)的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高校和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项目管理人才,为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