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速递

论文推荐 | 基于视觉分析的百色市麒麟山公园景观要素评价与布局优化

2025.04.13      绿小居      浏览量:

(图一)麒麟山公园初步设计总平面图

(图二)麒麟山公园道路系统规划图

(图三)景观点分布位置及可见度分布图




一、摘要

景观要素评价能为景观设计优化提供依据,对建成高质量的城市公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百色市麒麟山公园初步设计方案,提出了基于GIS 空间分析的景观要素评价体系,利用GIS 的通视分析、可视域分析、缓冲分析和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景观点、道路观景状态及景观视觉敏感度等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对公园的景观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希望能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二、关键词

视觉分析;山地型城市公园;

景观要素评价;GIS

三、引言

1、在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布局中,景观点的选择及道路的走向是否能够将景观视觉最大化是评价其空间布局优劣的重要方面

2、如何对山地型城市公园内的地形和自然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以形成多层次的视觉效果,是山地型城市公园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区概况

1.1 麒麟山公园基址概况

公园总面积约为187.3hm2,其基址原为百色市防护林带,以海拔高于200m的山地为主。基址内部地形复杂,景观视觉层次丰富,其中麒麟山平均海拔为248 m,山体呈半围合状,在很多山体上都可以俯瞰全城。基址内水资源较少,没有河流等线状水体。

1.2 麒麟山公园初步设计

在对麒麟山公园基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的佛教文化、养身文化和运动文化等文化特色,设计师按照传统的设计流程,,最后形成公园设计的初步方案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模拟复杂的地形,形成栅格网状的 DEM 模型,并能够在视觉认知统一的前提下,利用通视分析、缓冲分析对景观要素进行视觉分析,从而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设计优化的依据。

2基于视觉分析的景观要素评价

2.1 景观点评价

本文对景观点的可见度与坡度适宜性进行分析,选取符合基本条件的景观点作后续分析。其次,在基于景观资源的视觉评价体系中,后续分析选用清晰度、多样性与自然度三个因子。

1)景观点可见度分析:麒麟山地形复杂,山体起伏较大,很多景观点都分布在山谷或山脚平地,因此本文选取可见度大于35%的景观点(23个)作为观景点进行分析,并从中选出A、C、E、I、L、W六个景观点作进一步分析,景观点分布位置及可见度分级如图3所示。

2)坡度适宜性分析:通过 GIS 的 DEM 栅格网图,结合景观点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景观点所处位置的坡度情况[4]。本文通过对麒麟山公园的山体进行坡度分析发现,备选的六个点均处于缓坡与中坡之中,符合景观点的地形选址要求。

3)景观点清晰度分析:景观点清晰度分析是在景观的最佳视距的基础上做的缓冲分析。通过分析麒麟山公园的景观相对于麒麟映塔(L)的清晰度发现,C与W在主景观的最佳视距范围以内,对景观的细部有较好的把握,但难以窥其全貌;其他景观点都在最佳视距以外(表1)。根据差值的比较,本文得出其他各点对麒麟映塔的清晰度从大到小依次为 E、A、I、W、C。

4) 景观点多样性分析:自然度是景观多样性分析的指标之一,在景观点的可视范围内,自然景观面积占视域面积的比例即为自然度,比例越大则自然度越高,比例越小则表明人工景观所占比例越大,自然度就相应越低。本文对六个景观点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2道路观景状态评价

1)道路景观连续性变化分析:影响道路景观视域的因素有两个:速度与观察点。在道路视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视域面积随位置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道路两侧的视野变化状态为开阔一收缩一开阔一收缩一开阔一收缩。

其中,视域面积最大,即视野最佳,可在此处设置观景点;视野的转折变化段,应对这些道路两侧进行景观控制或视觉指引,以引导和控制游人的游览速率与节奏;视域变化较小的路段,故可对道路两侧的植物景观作精细化处理,以减少视野变化不大形成的单调感。

2)主景观点沿道路可视变化分析:本文分别对山顶立佛、麒麟映塔和凤凰阁三处主景观点在各道路段是否可见进行分析(图 5),以了解游人在行进过程中对主景观点的可视情况,为进一步的道路评价提供依据。同时,本文根据景观点的可视域分析得出其在各段道路中的可视路程,再通过路程分析得出其在该路段的可视时间

2.3 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

1)相对坡度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景观表面相对于观景者视线的坡度越大,景观被观察到和注意到的可能性就

越大,景观视觉敏感度也就越高。本文根据公式 Sa=sina(Sa 为相对坡度的景观视觉敏感度,a为地形坡度值)进行相对坡度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运用 GIS 软件的坡度分析功能,直接从数字高程模型(DEM)上得出地形坡度值,并根据公园内的总体坡度情况,将相对坡度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划分为三个等级(表3)。

2)相对距离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首先,选定麒麟山公园现有的主干道路作为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的基线。本文选定相对距离d=50m,并以相对距离的景观视觉敏感度 Sd=1、Sd=1/2 计算出d=50 m 和d=100m,以此作为距离带划分的上、下限,进而划分景观带等级,即沿主游道一侧将景观带划分为近景带、中景带、远景带和鲜见带,从而确定相对距离的景观视觉敏感度的四个级别[5]( 表 4)。其次,利用 GIS 缓冲分析,根据景观带等级绘制道路缓冲图(图7),并将道路缓冲图与道路视域分析图进行 GIS叠加分析,最后得出相对距离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级图(图8)。

3)基于视域几率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基于视域几率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以主要道路为观景线,沿着道路线每隔 200 m 取一个观景点,共取33个观景点。研究表明,景观被看到的次数越多,其可见性越高,景观视觉敏感度也就越高 [6]。

本文首先在 GIS 的空间分析模块中,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三维表面进行可视域分析,得出33个观景点在 DEM 上的位置分布(图9),进而得到整条道路的视域范围。由此可知,麒麟山公园内的景观能从观景点上看到的次数最多为13次,最少为0次(即不可见)。

其次,根据景观被看到的次数,本文将整个公园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为四个级别:不可见区,低视域几率区,中视域几率区,高视域几率区。从图上可以看出,高视域几率区范围比较小,仅为山顶立佛、科普气象站和凤凰阁景观点所在区域,大部分区域为低视域几率区,即低敏感度区。

4)基于醒目度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主要有以下醒目景观点:在公园观景线上的大部分地方及谷底都能看到的山顶立佛、麒麟映塔,由山地形成的百花谷,以及体现佛教文化的寺庙群、凤凰阁等。本文将这些景观点所在区域划为一级敏感区。

5) 景观视觉敏感度综合分析:通过对景观视觉敏感度各个分量的分级分布图的叠置,本文得到麒麟山公园总体景观视觉敏感度分级图(图11)。

①一级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公园游步道两侧的近景带和部分主干道靠山体一侧的近景带,其外形与高度设计都需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以给游人带来视觉上的和谐感。此外,一级敏感区内的景观给游人的视觉冲击相对较大,必须严格控制人为活动,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景观。

②二级敏感区主要位于观景线上的近景带和中景带,该区域应加强保护措施,对自然植被和山体进行保护、保育,营造出良好的自然环境。

③三级敏感区主要为可视范围中坡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谷和山脚地势平缓的地带。该区域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可进行合理的低强度开发。

④四级敏感区主要分布于不可见的区域,主要在山体的背部和山谷,四级敏感区可以作为私密景观点的分布区,但需对游人的安全进行考虑。此外,在四级敏感区内可以建设旅游设施、道路设施等[7]。

2.3 基于景观要素评价的景观布局优化

根据上述一系列景观要素的评价分析,在麒麟山公园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本文以景观要素分布的均衡性与合理性为标准,对景观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了新的景观布局方案。

(1)根据道路景观连续性变化分析可知,初步方案中道路景观的视觉效果较好,道路在选址及走向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因此对于道路的优化主要是保留原有的道路框架,根据景观点的需要进行局部调整。

(2)从景观的总体性看,主景观点是麒麟映塔,但初步方案中麒麟映塔周边的景观点过于集中,其所在区域属于高景观视觉敏感度区,因此本次设计对该区域的人工景观进行简化,使麒麟映塔与山顶立佛、凤凰阁和科普气象站等景观点形成全园的景观骨架。

(3)对于景观视觉敏感度较高的区域,本次设计对其人工建筑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尽量减少人工建筑对这些区域造成的视觉破坏,以保持视觉上的高洁净度。

(4) 从景观的可见度看,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本次设计在高可见度区域的主景观道路两侧增加了四个观景点,以保证景观视觉最大化。

(5)为增加景观多样性,本次设计增加了山谷和山脚景观类型,新增桃花源、芙蓉花坡等景观点。其中,桃花源景观点位于高景观视觉敏感度区,本次设计将此处的水塘进行了连接,形成了水系,建筑与水体结合在一起,通过植物造景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五、结语

1 总结

本文在现有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 GIS 空间分析的景观要素评价体系,为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布局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首先,结合山地型城市公园的观景特点及自然条件,提出了四个景观点评价因子,即景观点可见度、坡度适宜性、景观点清晰度和景观点多样性,并总结出利用 GIS 对景观点进行视觉分析的方法[8]。

其次,总结了道路观景状态评价的GIS 方法,通过道路景观连续性变化分析以及主景观沿道路可视变化分析可知,麒麟山公园主景观道路视域连续性变化特征为开阔一收缩一开阔一收缩一开阔一收缩。再次,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敏感度评价的GIS 方法,对麒麟山公园的整体景观进行了敏感度分区,绘制敏感度分级图,并对总体景观控制提出了建议[10]。

最后,基于景观要素评价结果,总结麒麟山公园景观布局的优缺点,并对公园景观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2不足之处

由于笔者应用 GIS 的程度有限,以及现有关于景观评价资料的缺乏和研究模式的单一,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

①对景观的评价只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旨在对 GIS 空间分析方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而没有涉及到定性分析方法,使得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不能成为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统一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及借鉴。

②在基于视觉分析的景观要素评价中,相关指标是基于已有研究和麒麟山公园基址的特征来选取的,对因子的评价并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建立的景观要素评价体系和因子的选取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

③本文提出的景观要素评价体系中,所涉及的视觉分析范围只局限于麒麟山公园边界以内,对景观要素与公园外界城市区域的视觉关系并没有涉及,而在实际中,山地型城市公园内的景观要素与城市在视觉上是具有联系的,景观要素甚至可以扩大至整个城市的基址。因此,虽然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共性,但是在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④ GIS 空间分析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远远不只本文涉及到的可视域分析、通视分析、缓冲分析及叠置分析,因此 GIS 技术在景观视觉分析中的应用还具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研究人员去挖掘。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