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速递

人居学院好书推荐 | 第一百一十一期:《故宫建筑细探》

2024.11.16      绿小居      浏览量:5072

(图一)故宫建筑细探

(图一)作者周乾

(图三)原文摘录




故宫建筑细探: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周乾全新力作☆单霁翔、晋宏逵、祝勇 诚挚推荐☆专业的宫廷建筑图文详解,有趣的故宫古建故事,235张高清彩图,从一片瓦到整座城,细探故宫建筑里的秘密【内容介绍】从根号二的数字密码到精密设计的排水系统,从倦勤斋的通景画到太和殿的镇殿灵符,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详实的文献资料,真实再现建造过程,细致拆解古建结构与布局,探究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辅以235张高清彩图,全面呈现故宫建筑之精妙与华美。【专业评论】本书是作者多年工作实践和研究成果的结晶,在知识层面不仅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建筑文化、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还涵盖了中国古代力学、化学、材料、风水、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文字深入浅出,图片丰富,是不可多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单霁翔

作者简介: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曾参与太和殿大修工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担任《建筑结构学报》《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等多家期刊特约审稿人。代表著作有《太和殿》《故宫古建筑结构分析与保护》《故宫古建筑的结构艺术》等。代表论文有《紫禁城古建筑的传统防震方法》《紫禁城太和殿的建筑艺术》《〈周易〉思想对紫禁城古建筑营建的影响》等。

原文摘录故宫古建筑之所以稳固长久,除了建筑本身良好的构造和古代工匠精湛的施工技艺之外,特殊的建筑材料亦为重要原因。在营建和修缮施工时,工匠都会在建筑中参入桐油、黄、白矾、糯米、麻等「猛料」,以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固性。雄黄裱糊为故宫古建筑的一种施工工种,其工艺特点为:在建筑内壁、顶棚用糨糊粘贴纸张、织布。裱糊有利于冬天阻挡寒风从门缝、窗缝、梁架内进入室内,并还可起到装饰作用。而烟草虫、毛衣鱼、白蚁等害虫,它们多以纸张中的纤维素、糨糊中的淀粉等有机物质为生长发育的食料,因而对裱糊面层具有破坏作用。害虫的分泌物、排泄物亦对裱糊层产生污染或腐蚀。雄黄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为砷的硫化物,不溶于水,具有一定毒性。雄黄与雌黄常常彼此共生在一起。雄黄的化学成分是硫化砷(As₂S₂),外观呈橘红色;雌黄的化学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₂S₃),外观呈柠檬黄色。雄黄经过氧化可以变成雌黄。雄(雌)黄的毒性可用来杀死害虫。明代科学家方以智所撰的《物理小识》提到,在书橱中放人雄黄,可以杀死书中各种害虫。而紫禁城古建筑的裱糊施工中,亦有相似的档案。如清工部内务府活计档(胶片20号)记载,道光十七年(1837)九月,在养心殿窗户、顶棚的裱糊施工中,糊纸所用糨糊中就掺入了雄黄。紫禁城在明朝时期,建筑内部并无裱糊做法。清朝满族统治者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那里冬天常有寒风侵袭,建筑室内有裱糊做法,因此裱糊做法在清朝被引入紫禁城内。桐油桐油是一种植物蛋白胶,一般通过冷榨3—4年的桐树籽得来,外观呈浅棕黄色。桐油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干燥性及聚合性。当桐油覆盖在物体表面时,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产生表面膜,从而使覆盖物得到保护。不仅如此,桐油还是一种有毒的高分子植物,渗入木材内部后,能抑制菌虫生长繁殖,因而可起到防腐作用。桐油包裹在泥灰类黏接材料表面,填充颗粒间的空隙,阻隔了黏接材料与孔隙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水分更容易散失,因而起到防潮防渗作用。紫禁城古建筑铺墁金砖地面的过程中,有一道「使灰钻油」的工序,该工序充分发挥了桐油的材料特性。浇筑桐油的金砖地面坚固密实,历经数百年依然光亮如新。金砖 「金砖」属于土质方砖的一种,产地在苏州城北的陆慕镇余窑村。这个地方的土是来自阳澄湖底的泥,土质细腻、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用它加工制作的砖颗粒细腻,质地致密坚硬,表面光滑如镜,但是造价昂贵,因而民间称为「金砖」。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