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速递

人居学院好书推荐 | 第一百一十期:《中国建筑史》

2024.11.09      绿小居      浏览量:


(图一)中国建筑史

(图二)伊东忠太



中国建筑史内容简介:伊东忠太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史学家,曾先后六次来华开展建筑考古活动。本书是其对中国建筑进行全域性的普查之后出版的《东洋建筑之研究(上卷)》的中译本,其中第一篇《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史上第一部较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建筑历史的著作。作者运用文献研究法、考察实测法和文字考证法,按照历史朝代和不同地域,以深入中国腹地获得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和厚实的汉学基础,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深度考察和研究。书中有大量作者实地拍摄或手绘的建筑及构件图片共计300余幅,其中很多建筑现今已不复存在。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了解  和研究我国建筑的历史、美术和工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伊东忠太伊东忠太(1867-1954)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一生致力于日本传统建筑及亚洲建筑的研究,是最早来华实地考察的日本学者之一。著作包括《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装饰》《东洋建筑之研究》《见学纪行》《法隆寺》等。伊东不仅是近代日本建筑学科的创始者,也是东亚建筑研究的先驱,有“工学泰斗”和“建筑巨人”之称。目录章节第一篇:中国建筑史,绪言: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前期,第三章:后期,六朝,第二篇:清代北京紫禁城的殿门建筑,绪言,第一章:北京城的沿革,第二章:现在的北京城内容摘要总之,龙门的六朝艺术性质与云冈艺术根本上属于同系,却比云冈明显规整,自西亚诸国传来的成分有所减少。如爱奥尼式柱头,科林斯式柱头,东罗马情趣的纹样等已见不到了。佛像上云冈初期的异国风貌也已淡化,几乎全部统一成了所谓的六朝形式。印度式手法也大经洗炼,中国固有的手法已鲜明地体现其中。概括言之,云冈更富西亚成分,而龙门更富印度成分。云冈有堂堂魁伟之风貌,龙门则具明敏巧慧之特征。云冈有令人倾倒之魅力,龙门有拯救人心之情味。以下举若干实例试说明龙门的建筑手法。引自 第三章 后期碑碣起源于何处尚未得到证实,但是,周代祭庙时,为系牺牲之用而在庙庭竖碑,葬仪之际,为下棺于墓穴而在穴之两侧竖碑,碑的上部开一圆洞,以棒穿洞,棒上结绳,以绳吊棺,传说这就是碑的起源,为常人所信。引自 第四节六朝艺术是在中国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加入西方诸国文化所酿成的。西方诸国的艺术大潮波涌东渐,覆盖了中国全土,又与中国固有的波浪结合形成了特殊波纹再向东进浸没了朝鲜,最终波及到了日本。 这个事实已为世间熟知,朝鲜的三国时代,日本的飞鸟时代,无数的遗物雄辩地讲述着这个故事。

内容总结总论部分:定位与分类:论述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的位置,将世界建筑分为东西两派,东洋又有中国系、印度系、回教系三大系统,中国建筑属东洋建筑。对中国建筑的历史分类,探讨其发展脉络。特性阐述:指出中国建筑以宫室住宅为本位,与其他国家宗教建筑先发达不同;平面上讲究左右对称;外观上有独特风格;装修与装饰花样丰富等。还分析了中国的地理、国民历史对建筑的影响。历史分期阐述: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包括有史以前、周、秦、汉等时期,对各时期建筑的特点、风格、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地域建筑研究:对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有所涉及,比如分析中国北方、中部、南部建筑特色与人的特征的关系。实例分析:有对清代北京紫禁城的殿门建筑等具体建筑的沿革、构造、布局等详细解读,包括北京城在辽、金、元、明等不同朝代的发展变化,以及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的具体建筑特点。该书是建筑史上第一部较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建筑历史的著作,书中有大量作者实地拍摄或手绘的建筑及构件图片,为研究中国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城市智慧建造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好书分享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