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速递

欧亚人居学子赴蓝田秦岭山区参与“传统民居测绘与建造技艺研习”项目

2022.05.05      绿小居      浏览量:

(图一)活动合影

(图二)乡村振兴,抗震砼行

(图三)活动剪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做作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何更好的参与到服务社会中去呢?

西安欧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梁增飞老师团队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周铁刚老师团队。2021-2022年,两个团队联合为蓝田县住建局(房屋困难户)开展的一系列房屋安全检测、排查、图纸绘制、加固方案设计及实施的乡村振兴服务。

人居项目组15位同学,历时近两年,深入蓝田秦岭腹地5个乡镇9个自然村,勘查测绘当地传统民居,深入研习传统民居建造技艺。

项目简介:

传统民居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先前民居的构建并没有体现出力学原理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混凝土、钢筋等现代材料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冲击是毁灭的,但传统民居瑕瑜互见,长短并存,在不断的失败中规避错误形成了不同类的传统民居基本样式,无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在为期20天的实地勘察中,梁增飞老师带领的团队通过问询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实地测绘后找出来存在的问题并确定了改造方案,回校后积极主动为当地房屋困难户绘制图纸并进行建模,快速解决蓝田县住建局(房屋困难户)存在的问题。

中华传统民居是中华民族生存智慧、工程技术、审美理念、社会伦理等文明成果最集中、最丰富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聪明睿智智慧的集中反映,是当代以及未来国家建设的智意源泉。

项目团队:

建大新闻网讯:“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在这个暑期,土木青年走出校园、走入基层,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总要求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融入祖国建设发展的热潮中,将青春汗水播撒在为人民服务的劳动奉献中。

我们的学生在教科书中接触大多都是现代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结构,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但对这些土、木、砖、石、竹等自然材料的建造了解甚少。中华文明几千年,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建造技艺就真的是要被抛弃或是摈弃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些传统的材料与技艺有缺点,当然也有优点,我想我们应该抱着了解、学习、保护与传承的态度去接纳它。

内容与过程:

关中农村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农村建房习惯等差异,房屋类型与安全状况变化很大。有些乡镇的不同村庄,虽然距离不远,但房屋建筑外观、平面布局、结构形式等方面可能完全不同。从抗震设防措施看,很多无任何构造措施,有些一层构造柱圈梁齐全、二层全无,有些一层预制板、二层现浇,相当一部分都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符合抗震改造条件的农房情况各异,农户改造愿望千差万别,户均补助资金额度有限,还要兼顾节能改造、功能完善、风貌提升、环境整治等方面,所有这些对抗震改造设计方案的妥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确保改造后农房安全、群众满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镇村干部和师生团队反复商议后一致认为,必须走群众路线,没有和农户充分沟通的设计方案都是一张废纸。

每户农房抗震鉴定后,师生们都会给农户详细讲解房子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抗震加固的思路和方法,改造施工中可能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大致的工程成本,并仔细询问农户的想法和顾虑。农户们也结合自身实际畅所欲言,有的问能否自行选择加固方式,有的考虑在整体加固后顺便修复一下墙体轻微裂缝,有的想同时给屋顶做个防水,有的担心室内装修破坏后如何恢复......

对于这些问题,师生团队一一回应,作出解答。一方面,团队会综合房屋结构、建筑材料、抗震性能、工程成本等情况,从增设抗震墙、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等多种方式中反复衡量、优中选优。另一方面,政府补助资金主要是用来抗震加固的,如果资金有剩余,可以兼顾解决一些小的实际问题。对于室内装修比较好的农房,团队将优化方案,尽量做到加固措施到位、抗震性能提升,又不对室内造成过大的扰动。

同时,师生们甘当义务讲解员、施工队,哪家在施工过程中有疑问就现场解答,哪家有技术难题就帮忙解决。群众有什么想法或心里话,都愿意找师生倾诉,师生驻村生活遇到困难,群众也乐于帮上一把。

项目访谈:

本次研习项目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性格历练都是显著的,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才可能让更多人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才能使村庄形态、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助力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