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1
绿小居
浏览量:
(图一)本期推荐好书
(图二)交往与空间
(图三)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城市意象》LIFE BETWEEN BUILDINGS著:[Denmark] Jan Gail 译 者: 何人可
扬·盖尔:在整个人类定居的历史中,街道和广场都是最基本的因素。所有的城市都是围绕它们组织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街道和广场构成了“城市”现象的最基本的部分。这种简单的原理和合理地使用街道与广场的思想最近几年再度受到关注。这里,街道是建立在人类活动的线性模式基础上的,广场则是以眼睛感知能力的范围为依据的。”
建筑师、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高级讲师。
曾在世界各地的大学讲学,并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设计咨询;出版著作包括《新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哥本哈根1996》等,获伊德拉(Edra)场地研究奖。为表彰盖尔对城镇规划的杰出贡献,国际建筑师联盟向他颁发了帕特里克·阿伯克罗姆比(sir Patrick Abercrombie)奖;爱丁堡的海里亚特一瓦特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交往与空间》这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交往与空间》在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距离和空间,距离常用来表示人们互相间不同的关系。小的空间也让人觉得温馨而宜人。小的尺度使人们可以看见和听到他人;在小空间中,细部和整体都能欣赏到。相反,大空间令人感到冷漠和缺乏人情味,建筑物和人群都“保持一段距离”。
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因此,考察户外活动,不应从单个的、有限的活动范畴着手。人们的户外生活不仅仅是步行交通、娱乐性的或社会性的活动,而是包括整个系列的活动。通常我们只会去注意其中的第一种活动,而实际上,后两种活动对于城市生活精神的养成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公共空间中缺乏各种低强度接触形式的情形,从反面证明了它们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户外活动,最低程度的接触就不会出现。介于个人活动与群体活动之间的各种形式也会销声匿迹。孤独与交际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明确。人们要么老死不相往来,要么只是在不得已时才有所接触。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建筑效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户外生活要比任何形形色色扭捏作态的建筑形式组合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引人入胜。
调查和分析表明,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甚至仅以视听方式感受或接近他人这类轻度的接触形式,也显然要比大多数城市空间和住宅区的其他吸引人的因素更有价值,人们对它们的要求也更为迫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根本,更有意义。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室外空间中人的活动以及如何营造出适合人们在室外空间活动的环境。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ARCHITECTURE:FORM·SPACE&ORDER(architecture:form·space and order)著:[U.S.A]Ching, Frank (Francis D.K.) 译 者: 邹德侬 / 方千里
程大锦:“人们走到路径的交点或交叉口,总是要在那里做出决定。交叉点处各条路径的连续性与尺度可以帮助人们区分通向主要空间的道路和通向次要空间的道路。当交叉口处的路径彼此相等时,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行人停留并辨认方向,入口与路径的形式和尺度,也应该表现出公共步道,私密性大厅以及服务性走道之间功能与象征意义的差别。”
美国注册建筑师、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建筑系荣誉教授。曾出版过多部阐释建筑与设计方面基础知识的畅销书,其中包括:《世界建筑史》(A Global History of Architecture)、《图解建筑辞典》(AVisual Dictionary of Architecture)、《建筑绘图》(Architecture Graphics)、《图解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Illustrated)、《图解建筑构造》(Building Construction/frustrated)等。他的英文著述被翻译成中、法、德、俄、意、日、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希腊、土耳其、泰国、印尼、马来等1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第二版系作者亲自调节章节、增补内容,并将初版的横式编排改为直式,又增加了周全的名词索引,更便于阅读,也适用于当作建筑百科来检索。
中文版的制作为了彰显本书的精致手绘特色,采用了最先进的印刷制版工艺,力求再现作者原作的动人线条与构图美感;同时又在文字上保留了英文原文,使读者可以中英文对照阅读,避免偏离原意,又可锻炼英文阅读能力,从这一角度而言,本书也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吸引人的建筑专业英语学习读本。 书中每页严谨编排的手绘图文都自成一帧精彩的作品,令人品味再三仍有所得。全书内容涵盖了建筑理论、历史和设计作品,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建筑百科宝典。在建筑结构中,结构要素用来跨越空间,并通过竖向支撑将它们的荷载传递到建筑物的基础体系。这些构件的尺寸和比例与他们所承担的结构任务直接相关。因此,在围合而成的空间中这些构件是空间尺寸与尺度的视觉指示仪。尽管从概念上讲一个点没有形状或体型,当把它放在视野中时,便形成它的存在感。当它处于环境中心时,一个点是稳定的,静止的,以其自身来组织围绕它的诸要素,并且控制着他所处的范围。但是,当这个点从中心偏移的时候,它所处的这个范围就会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并开始争夺在视觉上的控制地位,点和它所处的范围之间,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紧张关系。
本书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历经三十多年皆畅销不坠,是各个时代的建筑人共同的案头读物,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许多建筑师、建筑专业师生皆从本书中获得重要启发。综合来看,本书不仅英文原著是重量级的经典,中文版的编译也忠实体现了原有的图文特色,再配以中英文对照的编排方式更为书价“增值”。
《交往与空间》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则涵盖了建筑理论、历史和设计作品。两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论述了建筑空间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不乏衍生出了许多思考。在空间领域的行为是否得体与下一次、在另一空间驻足需要留存多少的空间等众多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