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1
建工学院
浏览量:
建筑工程学院本着“结构”、“创新”、“协作”、“实践”的主题,意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与全国结构大赛逐渐接轨,土木教研室承办了第三届桥梁设计大赛。本次大赛在学院师生的关注和支持下顺利进行,并于11月22日圆满结束。
此次大赛组织团队为:建筑工程学院土木教研室、学生科;配合团队为: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公共关系部。大赛为期36天,其中包括宣讲、初赛、作品制作、决赛及颁奖五个过程,这些环节中无不体现出学生辛勤工作和创新能力,全力达到本次大赛所要求的培养目标。从赛果看,此次大赛是文明校园创建的另一种形式,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培养了选手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促进了同学们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第三届桥梁设计大赛举办之初,土木教研室认真总结了前两届大赛,经过分析、调查、讨论和修改,进一步完善并执行。现就第三届桥梁设计大赛的靓点和不足,总结分析如下:
大赛靓点:
1、指导教师规模增大,大赛选题新颖
第三届桥梁设计大赛增加了教师的指导参与度,负责大赛的教师从之前的2位,增加到4位。为了和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成功接轨,本次大赛在选题上集思广益,选题新颖。在4位负责老师的分析和讨论下,最终确定了本次大赛的题目——“不等跨双车道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制作和加载试验”。
2、大赛材料及加载设备先进
与前两届结构大赛相比,材料从原先单一的白卡纸转变为现有的PVC线槽,是此次大赛材料有很大的进步;而加载装置更是有了质的变化,张倩和王彦宗老师从长安大学租借了为全国结构设计大赛量身定做的专用加载装置。所以,此次大赛从人力、物力上都有较大的投入和提高。
3、比赛规则、比赛流程进一步完善
此次大赛分为初步选拔赛和决赛。利用筛选赛的方法选拔最终大赛的获胜者。此次大赛新加了初步选拔赛。学生在初步选拔赛中提交桥梁的建筑平、立面图,进行现场陈述及答辩,评委老师根据学生建筑图纸、现场方案陈述及提问答辩三方面情况综合打分,老师将择优选择部分小组参加初赛。
决赛内容包括:理论方案设计、结构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模型加载试验。根据学生初赛、决赛的综合结果,最终评判获胜者。
4、颁奖典礼规模宏大
此次桥梁设计大赛举办颁奖典礼意在表彰优秀,激励广大师生。颁奖典礼上,负责老师制作的赛程精彩视频,学生对辅导员张俊敏老师感人肺腑的话语,同学们精彩的演出把全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相比于前两届大赛,此次颁奖典礼效果最好,师生们印象最深刻。
5、增设奖项
此次大赛奖项由之前的4个奖项,增加至6个奖项,意在表彰更多的选手和优秀的组织者。增设的两个奖项是最佳模型制作奖和最佳组织奖。其中,最佳组织奖授予在此次大赛中积极配合、宣传组织同学们报名的辅导员老师。
大赛不足和改进方法:
1、模型自重过大
同样的作品,自重越大,择结构的承载力将增大。学生制作的模型自重差别较大,有的过重,这样就造成了承载力不同,对于自重轻的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势必会占弱势。这是本次大赛忽视的地方。经过总结和讨论,将在下次桥梁设计大赛中提前向选手强调模型自重问题,规定自重范围,确保模型自重相差无几。
2、教师辅导欠缺
在本次大赛中,依然没有解决教师跟踪辅导的问题。这也是下一届桥梁设计大赛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教师全面辅导,学生的作品才会不仅只是造型美观创新,在结构上才会更是牢固、稳定。下一届桥梁设计大赛,提前做好辅导方案,配备好各组辅导教师,确保每位选手有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感谢此次桥梁设计大赛中辛勤工作的指导老师,感谢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共同总结、分享、学习和进步,共同期待来年比赛更多的精彩和感动!
建筑工程学院芦白茹 /供稿 王彦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