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项目中期汇报会现场

图二: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董婧老师作汇报

图三:项目总负责人邹继雪老师作解释补充

图四:研究发展处张林老师建议工作室要朝资质方向发展

图五:质量评估中心徐和平老师建议注重项目实施效果

图六:教务处副处长张新锋讲话

图七: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冯革侠致谢并展望祝福
作为学校2012年度创新基金项目之一的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自2013年4月成立至今,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师锻炼、学生实践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月25日16:30,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项目中期汇报会在行政楼鸟巢会议室举行。教务处张新锋副处长、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徐和平老师、研究发展处张林老师聆听了项目组的汇报。
工作室负责人、工程管理教研室董婧老师从项目概况、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取得成果、项目计划四方面进行汇报。董老师重点分享了项目立项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验及成效:紧贴行业的人才能力模型制订的培养计划,打通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平台,打破了教研室之间的人员壁垒;建筑信息化潮流下,12名指导老师参加了广联达软件操作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及工作室成员利用软件解决造价实质问题的能力;依据计划招募、培养的成员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在校期间即可接触真实工程,提升了其就业起点,与企业无缝衔接;实践能力展现在全国性专业竞赛中即工作室成员参加广联达算量大赛,从300多个参赛队伍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985、211院校中脱颖而出并获得全国二等奖;不仅如此,已经毕业的成员就业于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市天隆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河南正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月薪收入均高于非工作室毕业生。项目负责人、工程管理教研室邹继雪主任对董婧老师的讲解、项目变更情况等给予了补充和解释。
张林指出工作室要朝资质方向发展,着力提升成员职业能力最好是能够赋予其具备职场资质;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加大探索与研究,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缩短培训周期达到速成效果,使成员毕业即能上岗操作;工作室发展历程中好的经验、做法要在全校推广及普及。徐和平老师则建议项目要更接地气,人才培养方案宜更精细化、更有针对性;减少不必要的课题并浓缩课程,引导学生处理好工作室课程与第一课堂的关系;招收的成员更注重培养其参加全国竞赛的能力为校争得荣誉;注重项目实施效果力争出成果,力争为教师科研和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好的题目,在全校起示范、引导作用。
张新锋副处长强调此项目属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项目,因而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工作室的运行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创新模式转换。他建议合理规划招生规模和人数;通过项目制将传统课程整合,进一步理清项目和课程的关系;他认为工作室成果总结凝练不够,相比其他项目需更多的数据支撑。关于项目后续工作,张副处长认为应当思路放开,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产学研成果角度全面推广宣传工作室的品牌。
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冯革侠感谢三位领导专家百忙之中参会并给予了如此多中肯的建议;她说建筑工程学院去年明确了绿色建筑、建筑信息化(BIM)、不动产(第三产业)三大战略发展方向,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项目的成立和良好运行是学院战略落地和实施的重要举措,亦顺应了建筑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符合国家经济现状。此次项目中期汇报能得到专家和学校的认可很振奋人心,接下来项目组将合理高效使用项目经费,着力开展工作室产学研各项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筑工程学院期望并祝福造价咨询工作室发展的更好!
建筑工程学院 徐缤荣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