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别称“椰城”,海南省省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之间,地处海南岛北部,东邻文昌,西接澄迈,南毗定安,北濒琼州海峡,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

海口地处热带,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是一座富有海滨自然旖旎风光的南方滨海城市。自北宋开埠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海口于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成为海南省省会。
海口由本岛海南岛(部分)、离岛海甸岛、新埠岛组成,全市总面积3145.9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4.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61.44平方公里。海口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一流,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个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之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被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健康城市”试点地。截至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4.6万人,通行闽南语海南方言。
海口拥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曾荣膺由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奖”,2016年获评“最具创新力国际会展城市”。
海口以“大海胸襟、椰树风骨、三角梅品格”为城市精神,漫步海口街头
2、海南海口塔
海南海口塔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南侧,项目用地红线面积34293.22平方米,拟建一栋94层集超五星级酒店、SOHO式公寓、精品商业、高级写字楼、观光游览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428米超高层标志性建筑,总建筑面积为386306.23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商务办公兼容商业金融用地,容积率≤7.0,建筑密度≤20%,绿地率≥40%。
海南海口塔总计容面积为239457.86平方米,主要由一个塔楼和位于塔楼两侧的东西裙楼所组成,塔楼地上层数94层,地上高度428米。有海南第一高楼之称的海南海口塔2012年6月15日规划编制完成,由海航集团海口新城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兴建,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名片。
海口塔由中建一局承办建设施工,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8月初将举行由海口翻山越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海航地产、中建一局联合举办的开工仪式和新闻发布会。海口的新地标将会从此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该项目的技术难点为:由于海口的工程地质环境,“海口塔”的抗震设防烈度高(8度0.3g),相比上海中心底部地震剪力是上海中心的1.5倍,加上风荷载大,且海口为台风高发区,该难度为目前国内超高层建筑技术难度最高。另外,“海口塔”结构体系复杂,消防设计、机电组织等难度之大,环境模拟分析之精细,交通组织之复杂,均为海南建筑之最。
2、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09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海口“外沙”一带(即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1930年之后,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本期推荐人
赵敏
硕士,讲师/工程师
人居环境学院金牌讲师
研究方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
教育理念:按你们本来的样子生长,做自己,成为不一样的烟火;多到处走走,什么都试试,多骑些旋转木马,采更多的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