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速递

《非如此不可吗?》—— 陈朝晖教授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会

2018.12.27            浏览量:

12月26日上午,人居环境学院邀请了陈朝晖教授来院指导教学,在行政楼会议室开展了一场《非如此不可吗?——漫谈建筑结构艺术课程建设经验》的讲座与交流活动。分院的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并聆听了讲座。

 

(图一)陈教授主题演讲

 

陈朝晖教授以“非如此不可吗?”作为本次演讲的开场和引出,讲述了她在课程建设中如何将通识教育思想引入到工科课程教学当中,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系统的学科当中建构“通”的意义,她广征博引以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讲述了她对课程建设的思考,以及她是如何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的,并引发了对高等教育的重新思考,她说“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鉴于此,她总结前人的理论并自创行的提出了教学的四重境界“有效、有趣、有力、育人立志,同游论道”。

 

(图二)分院老师们认真聆听

 

接着,陈教授以她授课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为例,聚焦在结构工程发展及发展背后的原因这一角度构建课程的通识性,她说,古往今来,结构呈现的不同面目,动因何在?规律如何?未来又将走向何处?从科学观、人文观、历史观三个维度,构建结构、艺术与技术融合之美。并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引导+讨论+探究+体验+考核”的过程中学会审美。

下午,陈教授与分院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老师们纷纷就自己关注的问题向陈教授请教,陈教授分别就老师们提出的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教师的个人成长,《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授方法,导师制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做了分享。陈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大家,让我们大家也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到贝壳,看到大海,并且学会游泳的技能”。

 

(图三)陈教授与分院老师们进行深入的座谈

 

听完了陈教授的分享,分院专家委员会专家王毅红教授与老师们就职称评定的要求、方法及策略与各位老师进行了分享,王老师说教师的个人提升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必备的硬性条件,建议大家一定要把职称问题尽快解决。

 

(图四)王毅红老师就职称评审问题与老师们分享

 

陈朝晖个人简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本科一线教学与研究,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结构力学”负责人,荣获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住建部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荣誉。主要从事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可靠性与风险分析等研究,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随机振动委员会委员、重庆力学学会理事、全国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重庆分会委员。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以及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十余项。主编教材3部、专著2部,发表论文90余篇,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

  

文字/高蓝

摄影/高蓝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