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绿小居
浏览量:

(图一)合影留念

(图二)澳门大学

(图三)威尼斯人度假酒店
当古都西安的厚重历史遇见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活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3级工程造价双语班的15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为期六天的深度研学。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堂行走的专业课,让人亲身感受了大型基建项目的宏伟、城市运营的复杂,以及专业服务在区域融合中的价值。
港大参访,是此次研学之旅中最动人的一笔。脚踏这片浸润着百年底蕴的土地,红砖老楼的典雅与玻璃幕墙的现代交相辉映,时光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在此完美融合。空气中满是严谨又开放的学术气息,学长的脚步引着同学们穿行其间,前沿的学术观点随讲解缓缓流淌,悄然在大家心中播下探索的种子。当指尖轻轻拂过图书馆的书架,目光掠过层层叠叠的典籍,知识的浩瀚与力量直击心底。这场访学,不仅是一次视野的拓展,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未来学术探索的漫漫长路。登上太平山顶,维多利亚港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高楼林立、气势恢宏的都市景观令人赞叹不已。漫步于星光大道,指尖轻触那些镌刻在星光里的手印,仿佛触摸到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心跳,同学们无不为这座城市的影视文化积淀所触动。在西九龙文化区,浓厚的艺术氛围萦绕其间,各类展览与表演精彩纷呈。大家积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对话交流,在跨文化的碰撞中拓展了对艺术的认知与想象。
澳门大学的独特气质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便深深吸引着我们。作为此次研学之旅的重要一站,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融汇多元文化的桥梁。在建筑与自然中感受学术氛围红瓦黄墙的南欧风格建筑与岭南庭园的绿意相映成趣,同学们穿行于现代教学区与宁静的庭院之间,感受着澳门大学“仁、义、礼、知、信”的育人理念。学姐热情地分享在校的学习体验,也让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在书香中触碰知识的力量图书馆内,中葡英三语的丰富馆藏、现代化的学习空间,让同学们沉浸于宁静而专注的学术氛围。指尖掠过书脊,目光停留于厚重典籍,大家不仅体会到知识的浩瀚,也更理解澳大“立足澳门,面向世界”的格局。
结束了在澳门大学的参访,我们前往澳门地标性建筑之一——威尼斯人酒店。该酒店以意大利威尼斯水乡为核心建筑风格,将威尼斯的经典元素进行了规模化复刻与艺术化呈现。其主体建筑融合了威尼斯古建筑的穹顶、廊柱等符号,内部购物中心的设计堪称风格表达的核心:上方覆盖着巨型人造天幕,通过灯光系统模拟自然天色变化,下方则复原了威尼斯特色街道、运河及157尺的里亚特桥,整体营造出沉浸式的威尼斯水乡建筑氛围。作为超大型综合度假村酒店,威尼斯人酒店的造价堪称天价,总投资约24亿美元,巨额资金不仅用于主体建筑的豪华建造,更投入到特色天幕、运河系统等标志性建筑景观的专项打造中,使其成为兼具建筑风格辨识度与资金投入规模的澳门地标。
驻足大三巴牌坊下,同学们凝望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石壁,感悟澳门四百余年中西交汇的厚重历史。随之深入的澳门博物馆之旅,则通过珍贵文物与史料,系统梳理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从大炮台的军事遗迹,到金莲花广场象征繁荣的雕塑,再到威尼斯人度假村所展现的现代服务业图景,同学们完整领略了澳门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恢弘画卷。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工程争议国际调解中心作为本次研学中与专业相关的一站,令同学们感到无比的兴奋,通过马九红理事长的讲述,我们知道了工程项目中,造价争议时有发生。而调解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我们认识到:专业的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基于对工程、合同、造价等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推动双方达成共识。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跨标准、跨区域的工程合作日益频繁,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成为关键。调解中心的存在,正是为了打通合作中的“堵点”,让工程推进更顺畅。这次参访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不仅是技术者,更可成为工程领域的沟通者与协调者。我们看到了专业知识的广阔应用前景,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珠海大剧院“日月贝”是珠海地标性建筑,以“贝壳”为核心设计理念,融合现代建筑美学与海洋文化元素,采用双壳造型模拟日月相拥,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搭建,独特的曲面壳体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成为城市建筑风格的标志性符号。爱情邮局紧邻日月贝,是充满浪漫氛围的海滨建筑,整体风格简约清新,以白色为主色调搭配蓝色装饰,呼应海洋与爱情主题。其建筑规模虽小于日月贝,但因“爱情”主题定位成为热门打卡地,与日月贝形成“地标建筑+主题空间”的海滨景观组合。
李璐祎:此次为期六日的粤港澳研学之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大湾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珠海大剧院"日月贝"展现的艺术魅力,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国际调解中心的专业实践,每一站都让我们获益匪浅。在横琴国际调解中心,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工程争议解决的专业价值,特别是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规则衔接的重要性。这让我们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行程中,我们既感受到粤港澳三地文化的交融,也体会到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交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有效拓宽了我们的专业视野。此次研学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成长之旅。我们看到了大湾区建设的广阔前景,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难忘的篇章,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吴思怡:此次研学最珍贵的收获,是建立了"湾区造价一体化"的认知框架。珠海的科创实践、香港的国际标准、澳门的文化适配,三者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构成了大湾区多元协同的造价生态。我深刻认识到,未来的造价师不能局限于定额计价与清单编制,而应具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国际标准解读能力与跨场景适配能力。从课堂到湾区,这场研学让我跳出课本局限,真切感受到工程造价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作为新时代造价专业学生,唯有以开放视野吸收多元经验,以专业能力回应实践需求,才能在湾区建设的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
杨镐泽:在香港的研学之旅从登上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开始,从香港金融管理局结束。这次参访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理论与现实的衔接。在互动区,通过模拟金融交易或拍摄个人头像生成专属卡通货币等体验,那些曾觉得遥不可及的市场运作变得触手可及。我深刻体会到,金管局的角色绝非刻板印象中的“铁面判官”,它既要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通过精密的系统守护货币稳定这座航标,又要为金融创新留足探索的空间。这种“刚柔并济”的智慧,让我对未来无论是深耕专业还是规划职业,都多了一份具象的认知和长久的动力。
黄光志:为期数日的港澳研学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漫步香港街头,中西文化在此交融,林立的高楼与百年老街相映成趣,金融中心的高效与历史街区的底蕴碰撞出独特魅力。在澳门,大三巴的沧桑古迹诉说着历史变迁,葡式风情与中式传统和谐共生,让我深切感受文化包容的力量。研学中,我了解到港澳的发展历程与国家紧密相连,便捷的跨境交通、同步的发展节奏,彰显着祖国的强大支撑。这次旅程不仅拓宽了视野,更让我懂得了多元文化的价值,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收获砥砺前行,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
孙陶然:此次港大研学,如同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世界顶尖学府的魅力。漫步在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校园,浓郁的学术氛围与自由的思辨精神无处不在。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学习在于主动探索与多元碰撞。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段宝贵的学习旅程,更在我心中埋下了追求卓越的种子。我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